推荐: 认识一下广告中的"专家"
当今社会, 虚假的东西太多了,特别是对疑难病症,他们都说能治愈,且不反弹,看了真让人心动,
于是就亲自尝试,结果呢????? 为提高自我识别能力,推荐大家看一篇评论:认识一下广告中的"专家"
http://view.news.qq.com/zt/2009/ggy/index.htm 今日话题
认识一下广告中的"专家"
相貌相同的一个人,在不同的电视广告中,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身份和姓名:日前,细心的网友通过大量电视画面截图将其“揪”了出来。
原来他不是专家,只是演员。
在一家演出文化传播机构的网站上,记者看到了雇佣这些演员的方式,费用几百元。工作人员很有信心地告诉记者:“没问题,他们以前都演过专家,有经验。”同时表示,演员都是根据剧本饰演角色,只是在表演,“介绍产品而已,不是欺诈”。…
推荐文章:[伪专家广告:这一次该依法惩罚了吧]
第826期 "四位专家"一个人
医学专家:孙仕友
专家类型:
宣传某糖尿病药品医学专家
北大客座教授:张国行
专家类型:
某理疗服广告中的北大客座教授
外科主任:吕青
专家类型:
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
钱币专家:孙云
专家类型:
推销纪念钞的钱币专家
演出机构:“专家不是真的,但讲的内容是真的”
对此,该公司经纪人方先生未置可否,表示旗下演员都是根据客户需要扮演角色。 据其称,该公司旗下演员均为兼职,因此数目不定,通常均需留下自己的基本材料和照片,留待有合适角色时临时去扮演,台词、置装均由制作方提供,“台词都是由编剧定的,演员就照角色走”。 方先生表示,旗下演员都是根据剧本饰演角色,只是在表演,“介绍产品而已,不是欺诈”。…[详细]
影视剧也说,反映的道理是真的,但具体人物是虚构的
明星在广告中“浑身是病”糟践自己,尚属可以分辨之列;暗星无名,于是另辟蹊径专攻变脸,假扮专家彻底模糊真实与虚构的界限。可是,广告不是戏,法律更非儿戏。把广告当成戏来演,戏如人生的结果难免人生如戏,牛皮戳破时下场就是没脸或不要脸了。…[详细]
广告不是影视剧,广告必须是真实的
对于经纪人和演员“只是表演”的说法,中国广告协会秘书长助理李方午予以了驳斥。 他称,广告和影视剧不同,在广告中,演员扮演专家角色属于误导,“只要是以扮演的角色形象和地位来进行宣传的,这种方式就是一种误导消费者。” 他说,虽然是演员,但最后消费者看到的是专家形象,节目中无论扮演的身份是什么,行政主管部门会从消费者看到的角度来认定…[详细]
整治虚假广告可否学习国外
国外:虚假广告可入狱
一种观念:“介绍产品而已,不是欺诈”
这些年长者可以演消费者,也能演专家,专家的身份、职务等内容则由广告主自己定。如果只雇演员,每天只需向该机构交纳几百元费用,像那位“关新良教授”的扮演者,每天的演出费用为四五百元。他还表示,他这是私下接活,所以接拍这条广告的具体费用,还要回去和朋友商量,但基本可以确定的是,拍摄最多需要一天时间,费用四五千元…[详细]
一个现状:部分地方电视台大部分广告收入来自电视购物
午夜,是各个电视购物广告的狂欢时段。一位广告圈内人士表示,部分地方电视台的大部分广告收入都是来自电视购物广告。“花重金请人给我们拍广告,广告的制作是按分钟算的,而在电视台投放的广告也是按分钟算的。”身为一购物公司法人代表的张明称,他每个月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花在与各个广告公司和电视台的协调上。…[详细]
一部法律:近年来往往被束之高阁的《广告法》
这么一部难得适用于媒体领域的法律近年来却往往被束之高阁。在本文开头所引的记者的报道中,被提及的是下列规章:《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药品广告审查办法》、《关于进一步禁止和取缔利用公众人物、专家名义作疗效证明的药品广告的通知》。在笔者看来,现在是改变那种“架空”法律、还法律以威严的时候了。…[详细]
一些消费者认为:“既然能上电视,就没什么问题”
半年前,这款“劳斯丹顿”手表在电视购物中红遍全国,这款仅售9980元的“世界名表”打动了苏先生。“我很相信电视广告,实物展示也非常好看。”苏先生告诉记者,“当时我想,既然能上电视,应该没什么问题。”去年7月29日,苏先生根据电视购物里的电话订购了一款。手表送上门后,购物单据很详细,还有很厚的说明书,显得很高档。…[详细]
消费者“较真”,讨个说法有多难
老于告诉记者,其实发帖并不是自己的第一选择,自己最初选择的是向工商部门举报,但是往山东省工商局、济南市工商局跑了好多趟,电话费花了几百元,一直没有明确的答复。老于说:“我去工商局不是光凭一张嘴就去的,那都是看了很多法律书籍,掌握了足够的资料后才去的,但是人家的回复往往是两点,一是工商不是公安,手段有限;…[详细]
最新消息,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已通知相关电视媒体,将网友曝光的虚假电视广告全部停播,并开会决定对此类广告加强立法查处工作,杜绝此类虚假广告。“变脸”专家的爆料网友于先生高兴地说。“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评论]
腾讯评论今日话题
认识一下广告中的"专家"
相貌相同的一个人,在不同的电视广告中,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身份和姓名:日前,细心的网友通过大量电视画面截图将其“揪”了出来。
原来他不是专家,只是演员。
在一家演出文化传播机构的网站上,记者看到了雇佣这些演员的方式,费用几百元。工作人员很有信心地告诉记者:“没问题,他们以前都演过专家,有经验。”同时表示,演员都是根据剧本饰演角色,只是在表演,“介绍产品而已,不是欺诈”。…
推荐文章:[伪专家广告:这一次该依法惩罚了吧]
第826期 "四位专家"一个人
医学专家:孙仕友
专家类型:
宣传某糖尿病药品医学专家
北大客座教授:张国行
专家类型:
某理疗服广告中的北大客座教授
外科主任:吕青
专家类型:
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
钱币专家:孙云
专家类型:
推销纪念钞的钱币专家
演出机构:“专家不是真的,但讲的内容是真的”
对此,该公司经纪人方先生未置可否,表示旗下演员都是根据客户需要扮演角色。 据其称,该公司旗下演员均为兼职,因此数目不定,通常均需留下自己的基本材料和照片,留待有合适角色时临时去扮演,台词、置装均由制作方提供,“台词都是由编剧定的,演员就照角色走”。 方先生表示,旗下演员都是根据剧本饰演角色,只是在表演,“介绍产品而已,不是欺诈”。…[详细]
影视剧也说,反映的道理是真的,但具体人物是虚构的
明星在广告中“浑身是病”糟践自己,尚属可以分辨之列;暗星无名,于是另辟蹊径专攻变脸,假扮专家彻底模糊真实与虚构的界限。可是,广告不是戏,法律更非儿戏。把广告当成戏来演,戏如人生的结果难免人生如戏,牛皮戳破时下场就是没脸或不要脸了。…[详细]
广告不是影视剧,广告必须是真实的
对于经纪人和演员“只是表演”的说法,中国广告协会秘书长助理李方午予以了驳斥。 他称,广告和影视剧不同,在广告中,演员扮演专家角色属于误导,“只要是以扮演的角色形象和地位来进行宣传的,这种方式就是一种误导消费者。” 他说,虽然是演员,但最后消费者看到的是专家形象,节目中无论扮演的身份是什么,行政主管部门会从消费者看到的角度来认定…[详细]
整治虚假广告可否学习国外
国外:虚假广告可入狱
一种观念:“介绍产品而已,不是欺诈”
这些年长者可以演消费者,也能演专家,专家的身份、职务等内容则由广告主自己定。如果只雇演员,每天只需向该机构交纳几百元费用,像那位“关新良教授”的扮演者,每天的演出费用为四五百元。他还表示,他这是私下接活,所以接拍这条广告的具体费用,还要回去和朋友商量,但基本可以确定的是,拍摄最多需要一天时间,费用四五千元…[详细]
一个现状:部分地方电视台大部分广告收入来自电视购物
午夜,是各个电视购物广告的狂欢时段。一位广告圈内人士表示,部分地方电视台的大部分广告收入都是来自电视购物广告。“花重金请人给我们拍广告,广告的制作是按分钟算的,而在电视台投放的广告也是按分钟算的。”身为一购物公司法人代表的张明称,他每个月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花在与各个广告公司和电视台的协调上。…[详细]
一部法律:近年来往往被束之高阁的《广告法》
这么一部难得适用于媒体领域的法律近年来却往往被束之高阁。在本文开头所引的记者的报道中,被提及的是下列规章:《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药品广告审查办法》、《关于进一步禁止和取缔利用公众人物、专家名义作疗效证明的药品广告的通知》。在笔者看来,现在是改变那种“架空”法律、还法律以威严的时候了。…[详细]
一些消费者认为:“既然能上电视,就没什么问题”
半年前,这款“劳斯丹顿”手表在电视购物中红遍全国,这款仅售9980元的“世界名表”打动了苏先生。“我很相信电视广告,实物展示也非常好看。”苏先生告诉记者,“当时我想,既然能上电视,应该没什么问题。”去年7月29日,苏先生根据电视购物里的电话订购了一款。手表送上门后,购物单据很详细,还有很厚的说明书,显得很高档。…[详细]
消费者“较真”,讨个说法有多难
老于告诉记者,其实发帖并不是自己的第一选择,自己最初选择的是向工商部门举报,但是往山东省工商局、济南市工商局跑了好多趟,电话费花了几百元,一直没有明确的答复。老于说:“我去工商局不是光凭一张嘴就去的,那都是看了很多法律书籍,掌握了足够的资料后才去的,但是人家的回复往往是两点,一是工商不是公安,手段有限;…[详细]
最新消息,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已通知相关电视媒体,将网友曝光的虚假电视广告全部停播,并开会决定对此类广告加强立法查处工作,杜绝此类虚假广告。“变脸”专家的爆料网友于先生高兴地说。“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