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K2 百度摘要
维生素K2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维生素之一。
1934 年,丹麦科学家首先发现维生素K,并证实其为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K是一类具有叶绿醌生物活性的萘醌基团的衍生物。天然存在的有维生素K1、K2,维生素K1广泛存在于绿色植物中,是食物中维生素K的重要来源;维生素K2主要由肠道细菌合成。人工生产的有维生素K3、K4、K5、K7等。在动物体内具有生物活性的是维生素K2,而维生素K1和维生素K3都要转化为维生素K2才能起作用。三种维生素K的形式都在肝中转化成维生素K2,并和胃肠微生物合成的维生素K2一起被吸收利用。维生素的每日需要量甚少 (常以毫克或微克计,如人每天约需VA0.8-1.7mg、VB11-2mg、VB21-2mg、泛酸3-5mg 、VB62-3mg、VPP10-20mg、生物素0.2mg、叶酸0.4mg、VB121 μ g、VD0.01-0.02mg、VE14-24mg、VC60-100mg、维生素K2 婴儿10~20μg及成人70~140μg.
然而由于许多食物中富含维生素K及肠道细菌能产生维生素K。健康成人和年长儿童一般不会因膳食供给不足发生维生素K缺乏。由于维生素K能迅速改善由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几十年来维生素K一直用于治疗出血的抗凝剂,似乎不作为人体内一种重要营养物被关注。近40年来,尤其近20年来,由于血清维生素K2及维生素K2缺乏诱导蛋白检测技术的突破,全球各地相继报道了众多的有关婴儿维生素K2缺乏引起出血的文章认为维生素K2缺乏是世界性婴儿出血疾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由神经科学家Patrik Verstreken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近日利用维生素K2成功消除了导致帕金森氏症的一个遗传缺陷的影响。他的研究发现为帕金森氏症患者带来了新希望。相关论文发布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
药用功能 治疗维生素K2 缺乏性出血症:
除新生婴儿外,人类原发性VK2缺乏较为罕见。新生儿在出生最初1-2周内无细菌,在胎儿期胎盘不易运输脂类,凝血酶原常有低的现象,数周后方可上升至正常值,如果低至正常值的10% ,新生儿将有出血性疾病。水溶性及脂溶性的维生素K2制剂,都能有效地恢复凝血酶原至正常水平,控制其出血。有些老年人也有维生素K2缺乏,出现凝血酶原时间长的现象。预防血栓使用双羧香豆素过量时,凝血酶原也减少,可静脉注射药理剂量(以mg计的维生素K2,使凝血酶原在数分钟内开始合成,24h达到正常水平)。但水溶性维生素K3的衍生物转变为活化型维生素K2的速度太慢,效果不好。在静脉营养中,输注射液加入了抗生素,阻凝维生素K2 在肠道内合成,病人需要维生素K2的凝血因子在4周内降低至正常值的20%。在输注液中应加入维生素K20.03 ~1.5μg·kg体重-1 。胆道阻塞时维生素K2吸收减少,也可产生维生素K2缺乏,口服或经消化道补给时,必须与胆盐同时供给,有些肝病,由于功能不全凝血因子合成减少,补给维生素K对凝血作用无效;需要直接补充维生素K2。
保健功能 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症
据专家介绍,日本儿童没有一般地区儿童普遍存在的生长痛,这就是因为从小吃纳豆,导致儿童的骨密度高、骨骼强壮健康。贵生坊纳豆素的发明人、日本仓敷大学科学部部长须见洋行教授发现,纳豆菌中富含维生素K2,在每100克纳豆中含有870ug维生素K2,是其他食品的数百倍,儿童处于成长期,需要大量的骨质补充身体所需,骨质是由维生素K2和优质蛋白质先形成骨元蛋白,再与钙生成骨质,蓄积骨中,增加骨密度。现代人们的饮食中,缺乏的不是钙,而是维生素K2这种活性物质,纳豆中富含的活性维生素K2与优质蛋白质,使儿童的骨密度更高,骨骼更强壮,消除儿童成长时的生长痛,给一生的身体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理化性质
中文名称 维生素K2
英文名称 VitaminK2
英文别名 2-[(2E,6E,10E,14E,18E)-3,7,11,15,19,23-Hexamethyl-2,6,10,14,18,22-tetracosahexaen-1-yl]-3-methyl-1,4-naphthalenedione
CAS NO. 84-81-1
分子式 C41H56O2
分子量 580.88
物理化学性质 密度 0.970 熔点 49-50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