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控简介
神经调控是神经介入技术在神经科学领域的高端应用,是利用植入性或非植入性技术,采用电刺激或药物手段改变中枢神经、外周神经或自主神经系统活性从而来改善患病人群的症状,提高生命质量的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现代神经调控技术的应用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主要采用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慢性难治性疼痛,在科研及临床工作者的努力钻研下,相继出现了脊髓电刺激(SCS)、周围神经刺激(PNS 和VNS)以及脑皮层刺激(CS)等治疗技术。随着脊髓电刺激的应用,神经调控的概念才逐渐建立起来。电刺激治疗涉及到各种类型的疼痛、癫痫、帕金森病、精神性疾病、心绞痛、肠激综合征及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所致疾病。神经调控技术发展迅速,涉及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等多学科领域,它不但为病人提供了治疗的新选择和可能性,同时也促进了多学科领域众专家的合作研究。神经调控技术在我国开展始于1998年深部脑刺激(DBS)治疗帕金森氏病,而后逐渐用于疼痛、癫痫、强迫症的脑深部核团电刺激治疗。神经调控技术的实用性强且前景广阔,目前,世界有超过20个国家和地区率先开展了该技术,在亚洲,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在神经调控领域已经取得不小的成就。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技术的进步,神经调控技术正在不断的完善和创新,神经调控事业也在稳步地向前迈进。
神经调控治疗原理:
神经调控通过主动刺激神经产生一种自然的生物反应或将极小量定向药物作用剂直接应用于功能区。神经调控装置包括脑部、脊髓或外周神经电极的应用。这些被精确放置的铅片通过延长线与脉冲发生器和电源相连接,产生必要的电刺激。低电压电流通过发生器传至神经,既能阻止疼痛信号,又能刺激缺乏神经性脉冲的部位产生神经脉冲。
对于通过植入泵递送的药物作用剂而言,药物可以小剂量形式给予是因为它不会在到达目标区域之前被代谢掉或排出体外。更小一点的剂量(在口服剂量的1/300的范围内)意味着副作用更少、病人舒适度增加和生活质量提高。
神经调控治疗技术主要包括:
l 电刺激疗法:
² 脑和脊髓疗法:脊髓电刺激、脑深部电刺激、运动神经皮层电刺激、大脑皮层电刺激、骶尾神经电刺激;
² 外周神经刺激:枕部神经刺激、阴部神经刺激、经皮神经电刺激
² 脑神经刺激:迷走神经刺激、三叉神经刺激
² 功能电刺激:视网膜刺激、枕部皮层植入、耳蜗移植、膈起搏
l 药物疗法:
鞘内给药;脊柱内给药、脑室/心室内给药
神经调控技术适用症主要包括:
疼痛、精神障碍、神经功能紊乱(癫痫)、泌尿功能紊乱(膀胱过动症、尿失禁)、听觉紊乱(深度耳聋)、心脏紊乱(心律失常、心绞痛)、运动紊乱(帕金森病)、胃肠应用、失明、耳鸣、外伤性脑损伤、直接电流刺激、运动神经损伤t
神经调控技术及应用:
²脊髓刺激:治疗疼痛、痉挛状态、胃肠道或泌尿系统功能重建。
²周围神经刺激:治疗疼痛和膀胱功能重建。
²深部脑刺激:治疗疼痛、头疼、精神科疾病例如Tourettes综合症、强迫症、抑郁症,以及运动系统疾病如振颤、张力障碍和帕金森综合症等。
²运动皮层刺激:治疗疼痛、癫痫和抑郁症。
²迷走神经刺激:治疗癫痫、肥胖症、抑郁症和其他情绪方面的疾病。
²胃刺激:治疗胃部疾病。
²骶神经刺激:治疗尿急、尿失禁、排便障碍和疼痛。
²心律调整器:治疗心律改变的疾病。
²耳蜗植入:治疗听力丧失。
²视网膜植入:治疗失明。
²植入泵:向脊柱内或心脏内注射镇痛药物等治疗帕金森综合症、阿尔茨海默氏症及抗痉挛药物。
²功能性电刺激:改善四肢的肌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