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
帕站首页 专题讨论 帕金森病 放心医生 中医与帕 病友故事 留言交流 脑起搏器 专家解答
 
(第1页,共1条)
jingji:北京协和医院王含主任:送给帕金森病友的“处病哲学”  IP:117.136.0.187  日期:2017-8-10 [回复1楼]

  北京协和医院王含主任:送给帕金森病友的“处病哲学”
  转载自:帕金森生态网 www.pjsstw.com
  
  作者简介:
  
  王含,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副教授,著名帕金森病专家,北京医学会帕金森及运动障碍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及运动障碍学组秘书。
  
  王含老师已授权帕金森生态网(帕金森生态网)发表此文。
  
  
  
  处 病 哲 学
  
  
  
  医生能治病,但治不了命。
  
  得什么病是命。有些人运气好,得的病是可治的,能治好。有些运气很差,得了急病或重病,命不久矣。但更多时候,运气不太好也不太坏,得的是慢性病,或者疾病给身体留下了一些不适的痕迹,长期存在着。
  
  怎么对待疾病也是命。小题大做者有之,过犹不及者有之,安之若素者也有之。有时,对待疾病的态度甚至直接影响了疾病的预后。这种态度,说到底是一种处病哲学。对于慢性病,最需要聪明的处病哲学。
  
  
  
  接纳,逆来顺受
  
  这里包括两层含义:接受事实,接纳自己。甫一得到诊断的时候,心情都是相似的——怎么会是我!是不是真的这样?多方求医、逐级会诊,都是常见的。谨慎求证的确可以降低误诊的概率,也避免了因为信息不畅导致的延误治疗。但是,当得到了第三方、第四方,乃至第N方意见之后,你是不是可以接受事实?是不是可以做到接纳自己?接纳自己与疾病将要长期共存的状态,接纳不那么正常的自己。
  
  有一个词专门用来形容与疾病共生的状态,叫带病生存。其实就是与疾病或疾病的后果相安无事,既来之则安之。但或许是因为抗争观念在人类进化和发展的历史中太根深蒂固了---与敌人抗争、与命运抗争、与疾病抗争。。。以至于有时难免会跨越执着和偏执之间的界限,从抗争变成较劲。
  
  前不久接诊一个患者,脑血管病遗留了轻偏瘫,其实并不影响生活。但是多年来各处求医,希望彻底治好,结果自然是劳而无功。而这也不仅加重了他的焦虑,家人也被折磨得痛苦不堪。偏执型人格的患者是最让医生头疼的。
  
  
  
  我们科有一个住了10年的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四肢瘫,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全身只有头颈部可以动。可这个常年卧床的“倒霉”的人,乐观开朗,习惯了用气声交流、讲笑话,甚至可以配合呼吸治疗师试用新机型并描述试用的感受。
  
  每次查房,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他就非常礼貌地跟我们说,“我没事,你们去忙吧。”这个躺在床上的“废人”,不仅写书,还教了好几个顽皮的孩子读书,是我们眼中受人尊重的奇人。他的处病哲学彻底改变了疾病强加给他的人生,强大的精神力量让疾病也奈何他不得。
  
  
  
  自助,得过且过
  
  疾病已然如此,你是自暴自弃还是做最好的自己?如果时日无多,医生也会建议“想干啥就干啥”。但是如果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要有“得过且过”的打算。
  
  在东单地铁站时常可以见到一些身残志坚的人们,可以用脚写字,可以用嘴作画,每每令人唏嘘。身体就像老天爷发给我们的一副牌,一副烂牌若能被善加筹划,也未必就是败局。而早早摊牌的结果只能是早早出局。
  
  前面说的那位运动神经元病的先生,在漫长的卧床生活中,掌握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技巧。比如怎么表示需要挠痒痒,怎么让保姆知道他想掏耳朵,保姆还为他制作了简易的书托以方便他阅读。他的经历充分说明,人必先自助,而后人助之。
  
  在美国访学期间,每当实验室的同事遇到问题,老板总是说,“It’s not the end of the world. ”。这总让我想起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或许这就是对处病哲学的最好诠释吧!
  
  帕金森病
  帕金森
  慢性病
   

输1-2个字  (共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