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
帕站首页 专题讨论 帕金森病 放心医生 中医与帕 病友故事 留言交流 脑起搏器 专家解答
 
第 1 2 3 4 页 (第2页,共35条)
鄙视:医案9  IP:63.246.154.36  日期:2011-3-28 [回复11楼]

  医案9
  朱进忠医案
  http://topic.xywy.com/wenzhang/20060402/466888.html
  吴鞠通云:“热邪久羁,吸烁真阴,或因误表,或因妄攻,神倦瘛疯,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时时欲脱者,大定风珠主之。”又云:“此邪气已去八九,真阴仅存一二之治也。观脉虚苔少可知,故以大队浓浊塞隙,介属潜阳镇定。以鸡子黄一味,从足少阴,下安足三阴,上济手三阴,使上下交合,阴得安其位,斯阳可立根基,俾阴阳有眷属一家之义,庶可不致绝眼欤.”诸家多宗其热邪久羁,吸烁真阴之见,施于温热之病后期,阴精大亏,虚风旋扰之证,而于杂病之阴精大亏,虚风旋扰之证殊少论及。余宗阿胶、鸡子黄,取其血肉之品.以补阴液而熄内风;芍药、甘草、五味子甘酸化阴,补阴敛阳;更取三甲之介类潜阳;麦门冬、地黄滋阴润燥之义,施用于杂病真阴亏损,虚风内动者,亦效。
  例如:患者董××,男,28岁。数年来四肢沉重,行动迟缓,手指运动不便,不能作精细动作,说话缓慢单调。某院始以安坦、东莨菪碱等而取效。但近一年来又日渐加重,某院诊为震颤麻痹。审其表情呆痴,很少眨眼,手指运动不便,不能拿笔写字,微颤,有时涎水不由自主的流出,平卧时翻身亦感困难,走路时躯干向前弯曲,头向前倾,呈急速小步,越走越快,不能即时止步或转弯,说话迟缓而困难,食欲正常,舌苔净,脉虚弱。综其脉证,诊为真阴亏损,虚风内动。乃拟大定风珠加减以滋填镇纳,安其龙雷,熄其虚风。处方:龟甲30克,鳖甲30克,牡蛎30克,阿胶10克(烊化),炙甘草10克,麦冬10克,生地15克,五味子10克,白芍15克,火麻仁10克,鸡子黄2枚。某医云:大定风珠原为温病而设,老师何用于震颤麻痹?脉虚何不用参苓白术散之属?答云:“参苓白术散及化痰安神诸药,前医已用之不效,事实证明是不可再用,再思原方与病亦不合拍,本病乃阴精亏损,非急以填精补髓不可治,故以大定风珠,而不用参苓白术散。”药进7剂,诸证果减,口涎停止,继进14剂,精神大增,走路亦能跨步而前,再进14剂后,即上班开始工作,作拿中药和开处方等一般工作。 (文章出处:朱进忠医案 )
   

鄙视:医案11  IP:174.122.223.85  日期:2011-3-28 [回复12楼]

  医案11
  范中林医案
  http://www.tieku.org/254561/16.html
  
  在中医理论中,风、动、肝、筋、木等这些概念是分在一类的。外邪之风可以伤人,伤人之后易入肝,筋,会有动、颤等的症状表现。而内脏之伤,也可以生风病,同样表现出风的症状,中医中有句很常讲的话就叫“血虚生风”,还有“肝风内动”,都是这个意思。以我对帕金森病极粗浅的了解,认为帕金森病与风病症状相似,我个人一定会按风邪去展开思路的。
  但是,信中医,说中医,和行中医是不同的,说得了中医却未必行得了中医,所以,很多人相信中医吃了许多中药并不见效,这正是中医失传的结果。
  前面有讲过范中林先生用麻黄汤治肝硬化的病案,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从中可以看出中医高手治病的风采。我可以多贴几个范老先生的病案,大家体会一下,并希望你能遇到那样的中医高手,为母亲治病。
  范中林(1895~1989),四川郫县太和镇人。自1911年起,郑钦安嫡传弟子卢铸之先生在成都主讲“扶阳医坛”,主要讲授《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及郑钦安的《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范中林是众多听众和受益者之一,深受郑钦安学术思想的影响。他潜心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研究,善于运用六经辩证治疗外感及内伤杂病,对许多虚寒证,疑难病,认识独到,方药精严,疗效显著。
  医案:(少阴证心悸/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于某某,40岁,北京市人。1973年初自觉眩晕。至1976年病情加重,心悸,手麻,上肢震颤。某医院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长期服中药调补,疗效不显。
  初诊:1978年10月,心悸气短胸闷眩晕,纳呆,夜卧不宁,背恶寒,膝关节疼痛,肩臂肌肉时有颤抖。月经提前一周,色暗有瘀块。面浮肿,舌淡苔白滑,脉沉细。
  
  作者:sq63 提交日期:2010-02-20 16:56  接上贴:
  病情虽错综复杂,主证乃少阴心肾阳衰,法宜温通心阳,益火之源,以桂枝甘草汤加附子生姜各30克,四剂。
  
  四剂后心悸头晕减,其他症状如前。原方再进四剂。
  
  前八剂后,心悸头晕失眠乏力均有好转,但仍面浮、背凉、关节痛,骨、肌肉震颤。前方加麻黄细辛,以散经络之寒湿。三剂。
  
  十一剂后,自觉胸中宽舒,关节痛减。守原法,加炮姜,血余炭,以温经逐瘀而生新。五剂。
  
  十六剂后,心悸头晕基本消失,余证均好转。前方再五剂。  随访,病未再发。
  
  分析:主证乃手足少阴心肾虚衰病变,病根乃肾阳不振,不能升腾上济于心。故始终以补肾气,通心阳为治。
  作者:sq63 提交日期:2010-02-20 16:57  作者:没有如果只有但是 回复日期:2010-02-20 16:32:52 
  帕金森病我记得在听JT讲真武汤证的时候提到过,手足的震颤可以归类为“振振欲辟地”病机可能也和肾阳虚亏有关系。也是一种考虑问题的思路。
  --------------------------------
  有道理,上面的病案即是如此。故始终用附子温肾阳。
  作者:sq63 提交日期:2010-02-20 17:18  贴上面的病案也是想针对帕金森病一贴作讨论,如果不具备六经辩证的功底,前病心悸震颤按“血虚”“生风”论治,看似合理。则必定是大队的补血之剂补气之剂,与范中林先生的治法迥异。
  今日的补血补气之剂,免不了熟地当归白芍人参川芎白术之类,这与经方用药的药理截然不同,现代的中医理论,常常又是补血需要补气,补血尚需佐以活血之剂。完全在经方之外又立一个体系,其用药杂,而疗效差。
  
  作者:sq63 提交日期:2010-02-20 17:41  作者:zqf19780228 回复日期:2010-02-20 17:03:23 
  ,,,,,,,我的症状和发病原因和这位网友类似,想问下您用桂枝汤加炮附子的话,加的量是多少呢?可否同时加细辛。还有具体的用法用量可否指点一二?如果按您方法,将桂枝,白芍,甘草,附子,细辛,白术、茯苓、桑寄生,杜仲等药制为蜜丸或散剂,坚持服一阵子,服时用姜枣水送,这样的用量又是多少呢?
  
  请您看到为我解答一下,谢谢。
  -------------------------------------------
  
  说明,
  你所引用的这一贴文,是前面与网友讨论时的一种思路,而且只是一种经现代中医教育训练出来的思路,或许间杂着六经辩证的影子,但极不成熟。引用范中林先生的医案,便是要对这种思路进行反思和检讨。请不要轻易将贴文中的药方用于治疗,关于中药用量,前面有一贴中讲过,中药用药常以三两为中,减则为一二两,加则四五两,或者更多。中药做丸散,做一次称一料,相当于一个疗程的量吧,药量并无定数,只讲究药味之间的比例。
  至于附子用量,经方中大都是一枚,多是炮附子,也有生附子。现在是论克,没有定数,但大都要先煎久煎。我此次引用的病案,正是“火神派”的范中林先生的。火神派善于用附子和干姜,其用量也常常要超出药典规范,干姜和附子是温阳救逆的,这其中的理论很奥妙,要用好姜附,可以读读郑钦安先生的“医学三书”。
  
   

鄙视:医案12  IP:174.122.223.85  日期:2011-3-28 [回复13楼]

  医案12
  吴永刚下颌颤动疑难验案一则
  
  http://www.fuxzy.cn/ss7/?action-viewthread-tid-28022
  
  这是一例神经科疑难杂症。该患者诊断不明,西医治疗无法。多处求治历时月余不效,欲寻针灸治疗,经人介绍来此求医,得遇此症,仅以中药为主针灸为辅治疗,竟获痊愈!总结如下:
  熊××,女,48岁,,深圳梅花山庄。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附属医院针灸科吴永刚
  2007年9月13日 初诊。
  【现病史】 该患一个月前无明显原因下颌偶尔出现不自主抽动,并未在意。症状逐渐加重,严重时持续性震颤,不能控制。但说话、咀嚼等口唇运动时则缓解或停止,静止时明显。夜晚因下颌颤抖难以入睡。进来症状越发严重,连及上颌口周均有抽动,深圳市多家医院神经科诊断未明,尝试中西药物无效。经人介绍到此求治针灸。
  
  
  【刻诊】下颌连及上唇震颤频繁,不能自持,夹有粗大动作。说话、咀嚼时缓解或停止,静止时明显。搅扰心烦不得眠,余则无所苦。舌质淡苔薄白 脉沉细无力。头CT及相关检查未见异常。神经科查体未见异常。印诊:下颌振颤查因?
  
  【医案】 颤者掉也,“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内风为之,依其症状当责之肝肾,乃水亏阴虚风动。治以滋肾填精,熄风定惊之法。六味地黄汤加减。同时,每周复诊时配合一次针刺。针刺疗法:头针:双侧运动区(电针),内关、大陵、阴陵泉、三阴交、太溪、太冲等穴。针用补法。
  
  熟地50 山茱萸30 茯苓20 麦冬20
  
  巴戟20 白芍50砂仁15 五味子10
  
  枸杞20 全虫10蜈蚣2条 炙甘草15 七剂水煎服。
  
  2007年9月24日 二诊。
  
  上方服后下颌颤动明显缓解,说话时震颤明显减轻,静止时已无震颤,心中窃喜!近几日出现晨起眼眵,眼干,舌脉同前。上方减砂仁,加菊花30, 再进七剂。
  
  2007年10月7日 三诊
  
  上方因国庆黄金周连服15剂。此次复诊,下颌震颤已微,舌脉如前。依前方在服七剂。
  
  2007年10月18日 四诊
  
  患者下颌颤止。舌脉如前。调方如下,以善其后:
  
  熟地20 山茱萸15 茯苓20 丹皮10
  
  山药20 桑葚子20 肉苁蓉15 五味子10
  
  枸杞20 泽泻10炙甘草15十剂水煎服。
  
  上方后一切如常。2008年4月3日因情志而致旧疾又发,依前法治疗至今平稳。
  
  
  
  【按】 该患症状并不复杂,但诊断治疗却很棘手。体会如下:
  
  1、诊断不明。该症状表现属神经系统疾患,震颤症状多归属锥体外路疾病的表现。头部CT并无异常病灶。单纯的下颌震颤很难归入某一类疾病。
  
  2、辨治思路:震颤多见于头摇、手颤、身动摇。下颌颤少见。皆属于“掉”的范畴。《证治准绳》:“颤,摇也;振,动也。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内经》:“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点明了内风之为病首责之于肝,肝主风木,主动,是为肝性所致。进一步的辨证考虑又有阴虚、血虚、脾虚…….之别。该患除下颌震颤外并无其他可参考的症状。仅依下颌属肾来定位,责之于肝肾不足,水不涵木所致。遣方用药重点是滋水,熄风为辅,水足风自然息,详细方义不再赘述
  
  
   

鄙视:医案13  IP:174.122.223.85  日期:2011-3-28 [回复14楼]

  医案13
  吕氏中医震颤麻痹医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069a7f0100cgs5.html
  
  陈××,女,76岁。1999年3月3日求诊。两个月来,上下肢、舌及下颌不自主颤动,手指颤动如搓丸状,面部、下颌在说话时明显颤动,语言不清,颤动不能随意停止,于情绪激动时加重,脉呈弦滑。舌质绛红少苔,并伴有咳喘,吐黄白脓痰。辨证为肝阴不足,虚风内动,肺气不宣。投以养血活血通络,平肝熄风,宣肺化痰之法。
  自拟方;四物汤加减;
  
  处方:丹参30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菊花10克,白蒺藜10克,麻仁10克,牡蛎20克,珍珠母30克,生熟地各10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等。
  
  
  加减:喘咳加杏仁10克,紫菀10克,海浮石10克,旋复花6克(包);纳差加砂仨6克(后下),麦芽10克等治疗,诸证消失,以六味汤善后。前后用药计23剂,后经随访半年,未见发作,已能做家务。
  
  
  按:吕氏认为,《黄帝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本病主症是震颤和肌肉强直,证属肝风。肝藏血,主筋,肝之阴血不足无以养筋则可致本病。肺气不宣,痰浊内生而致咳喘。治疗中间加强平肝熄风祛痰药物,后以养阴补肾舒筋活络之法直达病所而痊愈。
  
   

鄙视:医案14  IP:174.122.223.85  日期:2011-3-28 [回复15楼]

  医案14
  http://csw1975.blog.163.com/blog/static/20387765201023105950414/
  梁某,女,36岁,农民
  
  无明显原因而出现右手颤抖,情绪激动时更甚,一月后又加不自主之摇头,遂至某医院神经科诊为“震颤性麻痹”。七三年三月来所门诊,其脉弦而上鱼,舌苔少而质红。方用调神汤加味: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桂枝5克、生石膏30克、车前子30克、大黄5克、甘草6克、大枣10枚。两煎合并,去渣分温三服,每次加入鸡子黄一枚,搅令相得。药十七剂,震颤摇头明显减轻,至七十五剂始基本消失。嘱其续服二十剂以作善后。
  
  按:摇头震颤显系风为,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脉弦而上鱼,主气逆於内,遂使风发於外,舌苔少质红,主阴虚于下,而使火亢於上,风火相煽,则振掉摇头作矣。故用调神汤发郁降逆,而平其逆乱之风,复入鸡子黄滋填真阴而降其亢逆之火,气平火敛则振掉自除。
  
   

鄙视:医案15  IP:174.122.223.85  日期:2011-3-28 [回复16楼]

  医案15
  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805/1/2444.shtml
  
  子午潮热 范某某 女 82岁,体弱多病,以七月间患中风症,偏瘫。后到医院CT诊为脑血栓,住院治疗半月后,回家调养。中秋后因饮食起居不慎,感风寒,发热,干咳,请医诊治,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输液,症状时好时坏。忽于八月廿四晚,呕吐,身震颤,后神昏。家人已议后事,其女心不甘,力举郎中为其诊。当晚11点多到其家,病人神昏,呼之能知,气微而促,脉沉细而弦,有时难于触及。乃效张锡纯之法,叫其子急到药店买来一两山萸肉,煎一二沸,候温灌之。一个小时后,呕止,神回,震颤减轻。再嘱其家人把剩下之萸肉再浓煎一碗温服。一夜无话,第二天告其家人应补其气血,以免变生他症。但其家以家中有药为由相拒,仍服医院里带回的药调养。但二天后又发烧,这次是中午12点到2点,晚11点到1点发烧。服点退烧药热能退,但每天到了时辰都发烧。病家更医二三回,药换四五遍,症状如是。其子不得不再来请,这次是坐在轮椅上,舌红瘦无苔,脉弦细而数,热时头痛而无汗。此乃大病后气血两虚,渐成劳怯,以致子午潮热。治之于逍遥散加胡黄连,麦冬。三日后热退。后用人参养荣汤调养二月,渐能拄杖行走,二便饮食能自理。至今仍健在。
  
  
  * 按 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血虚阴虚,难制其火,火而动风,故先有震颤之症发,用萸肉舒肝熄风后,即应补血养阴防其阴虚而化火。子午发热者,乃五志伏火而发,发于子者,此火本乃阴火,阴盛火亦盛,发于午者,乃火旺之时,同性相召也。逍遥散本属肝家血虚火旺之专剂,故龚信用其治子午潮热。
   

鄙视:医案16  IP:174.122.223.85  日期:2011-3-28 [回复17楼]

  医案16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509ae50100buen.html
  1.王永炎医案——痰热风动;肝肾不足,血瘀风动
  例1.赵某某,男,59岁。
  3年前发现双手震颤,而后逐年加重。入院后查双手震颤属静止型,幅度中等,写字可见明显的震颤线条,影响工作、生活,生活自理能力差。双手震颤始动时间2.5S。兼有头晕眠差,心胸闷痛,汗多。舌质黯有瘀点,舌苔根部黄腻,脉细弦滑。
  [辨证]以气阴不足而气虚生痰,阴虚生热,痰热内盛以致内风动越,证属痰热风动。
  [治法]清热化痰,养血活血。
  [方药]全瓜蒌30g,胆南星10g,竹沥30g,钩藤15g,天麻10g,珍珠母30g(先煎),丹参15g,赤芍10g。另选用羚羊角粉1.5g,随汤药分两次冲服。
  经治疗半月,出院时震颤幅度变小,程度变轻,可以自控,写字前后对照明显好转,生活可以自理,始动时间缩短为1.6s,拐弯时间缩短为1.8s。治疗前后两次脑电图对比,治疗前α波指数为28%,而治疗后α波指数为52%,前后对照α波指数有明显的提高。本例疗效判为临床痊愈。出院后门诊随访半年,病情稳定。
  [按语]病人年逾五旬,气阴自半,气不足则运化差、痰湿聚;阴不足则生内热、肝风煽。因而痰热内盛,内风动越,双手震颤。风痰热上扰心神,填塞清旷之区,故见头晕眠差,心胸闷痛,汗多,舌黯。本病在本为气阴不足,在标为痰热生风,治以标本兼顾。羚羊角清肝熄风,全瓜蒌、胆南星清化痰热,钧藤、天麻平肝熄风,丹参、赤芍活血通络。全方共奏清化痰热,养血活血之功。
  例2.许某,男,51岁。
  1968年起发现右上肢震颤,渐进发展为四肢震颤。入院时查四肢震颤幅度大,程度重,肌张力增高呈铅管样强直,书写困难,始动时间为3.3S,拐弯时间3S,兼有头晕、腰酸。舌黯,苔薄白,脉弦数。
  [辨证]肝肾不足,血瘀风动。
  [治法]培补肝肾,活血熄风。
  [方药]何首乌15g,生地15g,玄参10g,钩藤15g,刺蒺藜10g,生牡蛎30g(先煎),丹参15g,赤芍10g,杜仲10g,珍珠粉0.3g(分冲)。
  经服药10天出院震颤幅度明显减轻,右手为中等度,左手为轻度,肌张力增高程度也减轻,始动时间为1.25s,拐弯时间为2.2s,写字情况较前好转,生活基本自理。治疗前后肌电图和脑电图对比:治疗前的肌电图可见明显的群数电位,治疗后群数电位明显减少。治疗前的脑电图α波指数为20%,治疗后α波指数为46%,前后对照α波指数明显提高。判为疗效显著进步而出院。
  [按语]患者年逾五旬,正气亏损,肝肾不足。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足则筋骨痿软;肾为作强之官,主司伎巧,肾亏伎巧不能,作强失司,故见肢体不自主震颤,且伴有头晕、腰酸、舌黯等证。治用培补肝肾,活血熄风之法。选用何首乌、生地、玄参、刺蒺藜等平肝熄风、培补肝肾,丹参、赤芍活血熄风,共奏功效。(王永炎.中医药治疗震颤麻痹综合征35例的疗效观察.中医杂志,1986,27(8):22~24)
  
  2.刘渡舟医案——痰火阻络,阳气化风
  陈某某,男,75岁。
  1995年10月18日出诊。1994年1月发病,全身震颤,不能自主,某医院诊断为“震颤麻痹”。服用左旋多巴、美多巴、安坦等药,症状未见好转,特请刘老诊治。证见全身颤抖,尤以上肢为重,手指节律性震颤,状如“搓丸样”,肌肉强直,面部表情呆板,双目直视,口角流涎,步履艰难,伴头痛,口干渴,大便秘结,一周一次,小便色如浓茶,口噤啮齿,言语謇涩。舌红,苔黄腻而燥,脉来滑大。
  [辨证]证属三焦火盛动风,煎灼津液成痰,痰火阻塞经络则阳气化风而生掉动。
  [治法]宜清热泻火,平肝熄风,化痰通络。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羚羊钩藤汤加减:黄连10g,黄芩10g,竹茹20g,黄柏10g,栀子10g,钩藤15g,天竺黄12g,龙胆草10g,菊花10g,桑叶10g,菖蒲10g,佩兰10g,半夏12g,羚羊角粉1.8g(分冲)。
  服药14剂后,两手震颤减轻,行走较有力,口渴止,小便色淡,大便秘结,头痛眩晕,言謇不利,多痰少寐,舌苔白腻挟黄,脉滑数。针对上述脉证的反映。上方加大黄4g,并加服局方至宝丹3丸,每晚睡前服1丸。
  服药月余,头晕少寐多痰大为减轻,语言明显好转(能简单陈述病情),但仍腹满便秘,啮齿,小便短赤,四肢及口唇颤抖。舌红苔黄而干,脉来滑数。治用通腑泻热,凉肝熄风之法,调胃承气汤合羚角钩藤汤加减。
  大黄4g,炙甘草6g,钩藤20g,芒硝4g(后下),白芍20g,木瓜10g,麦冬30g,羚羊角粉1.8g(分冲)。
  上方服7剂,大便通畅,粪便如串珠状。腹满顿除,啮齿大减,小便通利,四肢有轻度颤抖。效不更方,仍用黄连解毒汤与羚角钩藤汤加减。治疗3个月,肢体震颤消除,能自己行走,手指屈伸自如,握拳有力,言语流畅,面部表情自然,二便正常。唯偶有头晕,啮齿,继以芩连温胆汤加减进退而愈。(陈明,刘燕华,李芳.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临证验案精华丛书•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北京:学苑出版社,1996.86~88)
  
  3.赵绍琴医案——血虚肝热
  张某,女,49岁。
  1989年12月6日初诊。患者一身颤动已经2年多,西医诊断为“帕金森综合征”。曾服用中药、西药疗效不显。刻诊时,患者精神呆滞,少言音低,震颤以上肢以及头面部尤甚,伴有心烦梦多,纳食不香,舌红苦白,脉濡数且滑。
  [辨证]证属血虚肝热,络脉失和。
  [治法]拟清泻肝热,养血和络。
  [方药]蝉衣6g,僵蚕10g。片姜黄6g,柴胡6g,黄芩6g,川楝子6g,木瓜10g,钩藤10g,赤白芍各10g,桑枝10g,丝瓜络10g。
  服药14剂,颤动已减,余症见轻,舌红苔白,脉濡软、沉取细弦,用疏调气机,养血育阴的方法。药用蝉衣6g,僵蚕10g,片姜黄6g,钩藤10g,川楝子10g,旱连草10g,女贞子10g,阿胶10g(烊化)。服药7剂,精神好转,颤动已止,二便正常,用养血育阴、疏调气机的方法。药用柴胡6g,黄芩6g,川楝子6g,僵蚕10g,片姜黄6g,香附10g,木香6g,白芍10g,炙甘草10g,生牡蛎30g。再服7剂,巩固疗效。
  [按语]本病案以震颤为主,曾用不少中药,多以平肝潜阳、安神镇惊、祛风活络为主,西医曾用过左旋多巴等药,疗效均不明显。赵师从脉、舌、症等综合分析,认为是血虚肝热络脉失和之证。因此先以清泻肝经之热,佐以养血和络的方法,服药2周,颤动大减。又以养血育阴,佐以清热之法,服药1周,病症解除。(彭建中,杨连柱.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临证验案精华丛书•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北京:学苑出版社,1996.151~152)
  2005-6-8 14:14 weiweihh
  帕金森病
  
  4.章真如医案——气虚血瘀
  左某,男,58岁。
  患者1989年7月出现头晕,颈项及双手震颤,表情呆板,四肢动作笨拙,行走呈慌张步态,睡眠不安,时作干咳。曾在某医院住院诊治,确诊为帕金森病,予安坦、金刚烷胺治疗,疗效不显。1991年来我院治疗。入院时体检:体温36.9℃,脉搏为78次/分,血压16/14kpa。神志清楚,精神欠佳,面色少华,表情呆板,颈项活动欠利,双手震颤,以左手为甚,步履不稳,上下肢协同动作少,饮食尚可,口不干,大便尚正常,小便余沥不禁,脉沉细,舌黯红,苔薄白。
  [辨证]患者长期从事脑力工作,思虑过度,伤及心脾。气血失养,致血虚生风,肝风内动,故四肢活动欠利,颤抖为甚。
  [治法]益气化瘀,镇潜安神。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味:当归、地龙、赤芍、钩藤、僵蚕、全虫各10g,黄芪20g,桃仁6g,川芎、红花各8g,生龙牡、珍珠母各30g。
  连服半个月,下肢感沉重而乏力,左手震颤明显。前方去龙牡,加广木香、砂仁、半夏。服用2个月,病人病情大减,但感头晕心悸偶作,汗出有饥饿感,晨起有震颤,夜寐欠安,脉沉细,舌质淡苔薄白。再用益气养血法,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15g,桂枝、炙甘草各8g,白芍、当归、僵蚕、山萸肉、鸡内金、木香各10g,红枣5g,砂仁6g,生龙牡30g。治疗3个月,患者可以上半班,但有时出现紧张感,双手轻微震颤,饮食尚可,二便调和。脉弦细,舌质黯淡,苔薄白。又拟镇肝熄风法,药用:龟甲30g,怀牛膝、麦冬、天麻各10g,茵陈、玄参、夜交藤各15g,代赭石、麦芽各20g,甘草8g,黄连6g。调理数月,病情稳定后出院。届时患者表情基本恢复正常,震颤明显减轻,生活能自理。(姚英英.章真如治疗震颤麻痹验案.湖北中医杂志,1998,20(6):43)
  
  5.周仲瑛医案——肝肾亏虚,风痰阻络
  张某,男,73岁。
  初诊:1991年6月15日。主诉:右手震颤2年余,伴反应迟钝半年。患者来诊时右手不停震掉,如搓丸数票。平时不能持筷拿物,经常打碎碗碟,行走不稳,起步维艰,两年来逐渐加重。精神不振,反应迟钝,近事过目即忘。腰酸足麻,小便淋沥,夜尿增多,面色黯红而枯槁。舌质黯红,苔薄黄,脉细滑。脑CT提示“脑萎缩、腔隙性脑梗死”;脑血流图示“两侧供血不平衡,左侧血流速度下降,脑血管外周阻力增大”。患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腰椎病多年。
  [辨证]此乃高年体虚,多病交织,肝肾亏虚为本,风痰阻络为标。
  [治法]当熄风潜阳,化痰祛瘀为主,兼顾培补肝脾肾。
  [方药]炙鳖甲15g(先煎),生石决明30g(先煎),牡蛎25g(先煎),炮山甲10g(先煎),炙水蛭5g,赤白芍各12g,炙僵蚕10g,广地龙10g,炙首乌12g,大生地12g,炙黄精12g,川石斛10g,怀牛膝12g。
  服药7剂,述精神较前振作,腰膝酸软略好转,遂续用原方连服2月。
  9月1日诊:右手震颤较往昔减轻,但仍难控制,病情不再进展,且有好转的趋势。原方去炮山甲,加枸杞子10g,加重培本之效。
  10月27日诊:服药4月来,精神良好,反应灵敏,舌色改善,面容稍丰泽,右手震颤明显减轻,有时可不抖,生活亦自理,只有下肢仍有时麻木,两便正常。苔薄舌淡红,脉细滑。原法有效,因风象大减,转以培补肝肾为主,方用:大生地15g,炙首乌15g,炙黄精10g,枸杞子10g,赤白芍各12g,潼刺蒺藜各10g,黄芪15g,炙鳖甲15g(先煎),生石决明30g(先煎),制南星10g,水蛭5g,川芎10g,丹参12g。又服2月,右手震颤基本消失,只有激动和紧张时仍抖。遂以本方稍事加减,予以巩固。连续服药近5年,震颤已完全不发,其他自觉症状也均消失,血压平稳,糖尿病等兼病也得到控制。(姜蓥.周仲瑛治疗震颤麻痹的经验.中医杂志,1996,37(11):663)
  
  6.蒲辅周医案——痰湿阻络
  李某某,男,85岁。
  震颤,四肢失灵活,右重,形胖痰甚,颜面青黄微浮,饮食尚可,二便调和。壮年饮酒量多,六脉皆沉,是为六阴之脉,俗谓寒湿之本。舌质淡而不红,苔白滑而腻,也属痰湿证。
  [辨证] 饮酒过多,湿甚生痰,隧道凝塞,痹而不通,筋失濡养,以致震颤,手足运动失灵。
  [治法]温运中州,化痰柔筋。
  [方药]用导痰汤化裁。季秋之后,和苓桂术甘汤加减为丸。
  茯苓6g,半夏6g,化橘红4.5g,炙甘草3g,姜制南星4.5g,炒白芥子6g,明天麻6g,钩藤6g,远志3g,生姜3片。
  痰消筋柔,隧道通畅,营卫调和,震颤之患可能减轻。
  [按语]此人因壮年饮酒过多,湿甚生痰,痰湿阻滞,隧道凝滞,筋失濡养发为颤证,故治以化痰柔筋为主。因其年老,用药自当谨慎,故方中取味少量轻,以达去病而不伤正。(中医研究院.蒲辅周医疗经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233~234)
  
  7.高辉远医案——阴虚风动,风痰上逆;气阴两虚
  例1.宋某。男,67岁,干部。
  1988年12月16日诊。四肢震颤活动障碍半年。因手足颤抖不能自主,伴有僵直感,活动困难,语言迟钝,吞咽困难,在北京某医院诊为‘帕金森综合征”。曾与服用金刚烷胺、左旋多巴、安坦等药物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遂求治于高师。症见:老年貌,慢性病容,表情呆滞,慌张步态,言语迟涩,口角流涎,吞咽困难,四肢不自主抖动,头晕头痛,周身乏力,健忘多梦,下肢浮肿,二便尚可,舌质黯红,苔薄白中厚,脉象细弦。
  [辨证]阴虚风动,风痰上逆,筋脉失荣。
  [治法]滋阴柔肝,健脾祛痰,熄风止痉。
  [方药]玉竹10g,天冬10g,白芍10g,葛根10g,山药10g,丹参10g,天麻10g,法夏10g,白术10g,木瓜15g,龙骨15g,牡蛎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6剂后无不良反应,精神好转,头晕头痛减轻,睡眠稍有改善,但仍肢体颤抖,步履不稳,言语迟钝,下肢浮肿,舌脉同前。守原方加连皮茯苓15g,又进12剂后,震颤减轻,运动较前灵活。高师谓治此等顽疾,非一日之功。仍宗原方出入,前后共服中药108剂,四肢震颤基本消失,以能缓慢行走,双手握力正常,头脑清醒,精神状态改观,表情正常。生活也能自理。
  例2.席某,男,53岁,已婚,工程师。
  1989年夏天感到右肩周不适,右上肢背促受限,按“肩周炎”治疗。次年出现右手颤抖,北京某医院等地诊断为“震颤麻痹”,予服美多巴、金刚烷胺、安坦等治疗病情日益加重。去年7月渐至右下肢发沉,持重力差,舌颤,流口涎,但一直坚持工作,8月下旬突然发生尿潴留,在某医院行导尿两周,病势益重,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故由家属送来就诊。见全身颤抖,右侧肢体严重,双下肢中度浮肿,右上肢轻度浮肿,舌颤,语言低弱吟诗
  样,表情僵硬,口涎甚多,二便不利,睡眠差,舌尖红,苔薄白,脉沉细。
  [辨证]证属心肝气阴两虚,虚风内动,病涉及脾肾。
  [治法]柔肝熄风,安心养神,佐以健脾益肾。
  [方药]玉竹10g,山药10g,炙甘草5g,小麦10g,大枣5枚,怀牛膝10g,木瓜8g,川断10g,生龙牡各10g,天麻10g,白芍10g。
  初投6剂,行走步伐更大更稳,食纳佳,吞咽顺利,但汗多乏力,大便先硬后溏,舌脉同前。上方加肉苁蓉10g。6剂药后,精神好转,肢体力量较前有增,步履更稳,能自行上下楼,双手震颤减轻,右手震颤已不明显,仍汗多,舌颤,纳佳,二便调。舌正,脉沉细。上方去淡豆鼓,加糯稻根10g,带药6剂出院。
  患者出院后继续在门诊治疗,仍依原方加减,如舌颤,手颤较明显加羌活,小腿发胀、发紧加豨莶草,口涎多加白术,小便失禁加益智仁、诃子,下肢浮肿加连皮茯苓。坚持用药至90年5月初,患者生活基本自理,能自行翻身起床(已一年余均需家属帮助),表情正常,手颤,舌颤均消失,唯口涎较多,情绪激动时右手微颤,目前仍在巩固治疗中。(王发渭,于有山,薛长连.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临证验案精华丛书•高辉远临证验案精选.北京:学苑出版社,1995.83~86)
  
   

鄙视:医案17  IP:174.122.223.85  日期:2011-3-28 [回复18楼]

  医案17
  李可治老年荡漾震颤症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f04e240100q8py.html
  龟鳖二胶10克(化入),阿胶18克(化入),生龙牡(捣先煎),磁石(先煎),白芍,肾四味,定风丹各30克,麦冬12克,五味子10克,黄连,油桂各6克,炙草15克,葛根60克,全虫12只,蜈蚣2条,研末冲服,远志12克,鸡子黄2枚(分冲)。
  
  
  
  老年荡漾震颤症
  http://zhuyk88op1.blog.163.com/blog/static/178741127200952811148406/
  老年荡漾震颤症
  ——帕金森氏综合症
  杨长珍,男,72岁,石膏矿退休工人,住逍遥村。患荡漾、震颤3年零7个月,百治不效。曾在山医一院神经内科诊为帕金森氏综合症,1983年11月16日会诊。我院内科认为与老年脑、骨髓系统退化性病变有关。其症,整日如乘车坐船,荡漾不止,头摇不停,手抖不停,手抖不能持箸,脚膝酸软,一日数次跌扑,步态蹒跚前冲。自觉头重脚轻,脚下如踏棉絮。头晕、耳鸣、失眠,每至夜半即口中无津,舌干不能转动。脉大按虚,舌绛而干。
  患者年逾古稀,肾气大衰,肾阴匮乏,任督空虚。精气不能上达,阴精不能上奉,故头眩、耳鸣,舌干无津;阴虚不能抱阳,虚阳化风妄动,故见荡漾、震颤诸恙;心肾不能交济,故不寐。现代医学谓:老年人多数重心上移,形成头重脚轻局面。此与《内经》在两千多年前已论证之“上盛下虚”病机一致。治法宜血肉有情之品,填补肾督,育阴熄风。选大定风珠合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加虫类熄风、肾四味鼓舞肾气:
  龟鳖二胶各10克(化入),生龙牡(捣先煎)、磁石(先煎)、白芍、肾四味、定风丹各30克,阿胶18克(化入),麦冬12克,五味子10克,黄连、油桂各6克,炙草15克,葛根60克,全虫12只、蜈蚣2条,研末冲服,远志12克,鸡子黄2枚(分冲)。
  11月26日二诊:上药连服5剂,荡漾感消失,震颤、头晕已减八九,手已不抖,可以正常进餐。脉已敛,舌红润,夜半已不渴。唯少有激动或过劳(仍参与田间劳作)时,仍有发现。原方加河车粉10克、鹿茸粉3克(冲服),又服5剂痊愈。
   

病人:怎么找到你  IP:111.76.77.229  日期:2011-3-28 [回复19楼]

  怎么找到你
  怎么能找到你。有联系方法不。帕金森病人。 

萍儿:回复1楼 鄙视  IP:221.7.196.59  日期:2011-3-28 [回复20楼]

  回复1楼 鄙视
  回复1楼 鄙视:贴一批医案,顺便鄙视卖药人
  
  首先我觉得鄙视说的不无道理,颇有同感。
  
  其实,我也是很想用中医中药进行调理的,但我总感觉这些网上的医生(当然,除了能当面诊治),特别是中医生不是令人那么信任。
  
  其一,大家知道,中医诊病的首要条件就是望、闻、问、切,如果做不到这点,又如何给病人开药呢?我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再说,吃中药也不是千篇一律的,总得有加减,有一副中药吃到底治病的吗?要知道我们患的不是普通小毛病,一两副中药就能搞定的。
  
  其二,弄成了粉的中药里有很多的黑沙子,吃得满嘴沙,请问是能用“矿物质”来解释的吗?大家都喝过矿泉水吧,是否都得满嘴泥沙呀?在糊弄三岁小孩呢吧?
  
  其三,对于病者的咨询答复支支吾吾、吞吞吐吐,让人觉得这个医生对自己的病症根本说不出用药的依据(当然,也不是每个病人都需要你们做一番解释才开药的)。你还敢吃他的药吗?再说了,这也是病人消费的知情权呀!为何要弄得那么神秘?如果我们吃的是西药,那我们可是一目了然的,知己知彼。
  
  所以,人们就会得出一个极端的结果:中医都是骗人的。其实是伪中医利用病人的心理在行骗,大家都得檫亮眼睛哦!
  
   

输1-2个字  第 1 2 3 4 页(共35条)